甘孜州康定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地处藏族地区,坐落在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青藏高原东南麓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是集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公司于2007年5月24日成立,在经甘孜州丹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资本3700万元人民币,经营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住所为丹巴县柳丁苗圃,法定代表人:吕旻道。公司公司现有职工186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
公司经营范围有:葡萄种植;葡萄酒、果酒的生产、销售;农土特产、种养殖的开发。现对公司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甘孜州境内的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地区为优质葡萄和葡萄酒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具有发展高档特色葡萄酒明显的资源优势,适宜种植面积约5万亩,被中国葡萄酒协会确定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葡萄酒产业开发中极具前途的新区和“多品种、高档、特色”葡萄酒产区。
基地植的五个酿酒葡萄品种为目前世界最优的品种,为生产最具特色的高档干型葡萄酒提供了条件。下一步公司还将发展高档干白酿造葡萄酒和冰葡萄酒,形成多产品、多品种的良好发展趋势。
甘孜州康定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虽成立较晚,但公司积极参与市场渠道开拓和品牌树立,已投入近3000多万元进行品牌培育,先后注册了“康定红”、“美人谷”、“大渡河谷”、“嘉绒”和“古碉”等一系列具有甘孜藏族文化特设的商标,并且建立了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目前生产的“康定红”牌干红葡萄酒已经投放市场,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公司实行特色文化营销策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十分神秘、深沉、粗犷的历史感,而同时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就在甘孜州,有着原始、秀美的自然风光藏族康巴文化风情引人入胜。发掘产地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把神奇物质的优势与人性的需求结合起来,融入产品中,赋予葡萄酒神秘的气质和文化上的感染力,把市场营销上升到品牌、文化的高度。再加之“康定红”品牌的文化根基就在甘孜州情歌的故乡--康定,“情歌故乡美酒香”,这就铸就了“康定红”至尊、至贵的品牌价值。
甘孜州康定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自身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看准了葡萄酒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顺应市场需求发展有益于健康的优质葡萄酒。利用自身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先进,产品品质好等特点进军葡萄酒市场。公司启动到目前没有任何贷款,完全靠公司自身的实力在进行运作。
设备是引进意大利除梗破碎机,实现自动控制、调整除梗率,降低了葡萄原料损耗量、提高了葡萄汁质量。
自动浸提与发酵同时进行,保证了干红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在主发酵酒精发酵进入尾声采用人工添加乳酸菌-明串珠菌的方法,促进苹果酸-乳酸发酵,使苹果酸全部转化为乳酸,可以尽快结束葡萄酒的发酵工艺过程,确保葡萄酒的稳定性,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采用全自动控温系统,对发酵罐实现自动控制,使发酵周期的不同阶段控制在最佳发酵状态。应用食品级二氧化碳浸渍、发酵,生产更为柔和、更新鲜、酸度低的桃红葡萄酒,有利于保存芳香。采用“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结合本产地的实际,干红葡萄酒选择采用“自动浸提与发酵同时进行,再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工艺方案;干白葡萄酒选择采用“葡萄清汁控温(低温)发酵”的工艺方案;桃红葡萄酒选择采用“二氧化碳浸渍,然后发酵”的工艺方案。从葡萄的破碎除梗、发酵、(压榨)过滤、贮存(陈酿),到灌装、灭菌等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质量高的现代装备,确保葡萄酒的高质量。
公司生产基地选址在大渡河畔,依山而建。为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公司投入巨资在厂区山崖上人工开凿山洞3000平米,用作陈酿储酒洞,实现葡萄酒的恒温储藏。
丹巴县是经济发展落后,“三农”问题矛盾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全省45.5%,尚待脱贫人口上万人。丹巴县实施酿酒葡萄产业化项目建设,旨在带动藏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公司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酿酒葡萄资源优势,种植出能酿造高档葡萄酒的酿酒葡萄,既解决了公司的酿酒葡萄的原料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维护了农民利益,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又通过延长产业链和固化一定数量的酿酒葡萄种植户,增加就业岗位,使藏区群众获取工资性收入,从而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藏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藏民脱贫致富,从经济上稳定藏区,从产业上稳定藏民的心,体现“富民安藏”的方略,对维护藏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丹巴县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为种植优质酿酒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企业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丹巴县境内拥有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6000余亩,在丹巴县打造了富有浓郁藏族特色的高原酒庄--“康定红·美人谷酒庄”,年酿造和洞藏酒窖储藏能力逾万吨。
甘孜州康定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被州政府评为“甘孜州扶贫龙头企业”。